新聞中心
關于摩托車離合器那點事兒
瀏覽量
【摘要】:
摩托車的離合相信每個騎車的人都不會陌生,它是你成為一名合格的騎士前必須熟練掌握的控制機構。但是要說它的結構,或許多數騎士都不能準確地說清。
離合器,香港俗稱極力子,這是從英語Clutch而來,臺灣話則常以離仔或日文的クラッチ稱之,是把汽車或其他動力機械的引擎動力以開關的方式傳遞至車軸上的裝置。
離合器基礎知識
顧名思意,就是起到分離與合閉的作用。也就是起到發動機與車輪傳動裝 置的離合作用。也就是說當你踩下離合器,那么發動機的傳動裝置與車輪斷開,發動機的動力就不會傳到車輪上以驅動摩托車了。
當你松開離合器,那么發動機的傳動裝置就會與車輪連上動力就傳到車輪上,車子自然就能動了。 那么為什么要把動力與車輪分離呢?因為不同的車速發動機要進行變速,這個問題比較復雜,我就不祥細說了,總之是不同的車速發動機的傳動裝置要把不同的速度傳給車輪,此時就需要把慢速的齒輪與車輪分開,用高速齒輪與車輪接合,這一分一合就要用到離合器。
離合的形式各種各樣,其中最常見于摩托車的是“多片式離合器 (Multi-plate clutch)”這種離合形式還被應用于各種汽車運動,多片式離合器在這些速度機器中占據一席之地的主要原因在于——同樣的摩擦力下它的直徑更小,這使得其本身加上外殼整體質量更小,所以轉動慣量也更小,幫助這些速度機器可以更快加速。此外它也更節省空間,所以對于摩托車這種精密結構的機械而言,它無疑是最佳選擇。
摩托車上的離合其實并不復雜,主要包括:1. 壓盤螺絲;3. 彈簧;4. 離合壓盤(Pressure plate);8.摩擦片(Friction plate);9. 鐵片(Steel plate);13. 離合小鼓(從動輪 - inner housing);15. 離合大鼓(主動輪 - Outer housing)。
離合器 干濕VS濕離
其中,離合器還分干離和濕離,最大的區別就在于“離合(Clutch)”是否是浸泡在機油中工作。僅從外觀,其實很難判斷一款發動機是采用“干離”還是“濕離”,因為為了降低噪音,原廠的量產車一般都會用離合邊蓋(Clutch Cover)把整個離合包起來。
所以你必須用“耳朵”來做判斷,如果一輛怠速停在你的邊上的車發出“叮叮當當”的噪音,它或許并不是壞了,而只不過采用了“干離”而已。除了在噪音方面的“貢獻”,采用干離的車型,因為缺少機油的散熱往往磨損也會比濕離更快,所以在這些車型上更換離合片(Clutch Pack)無疑就成了定期保養的內容之一。另外,干離因為少了機油作為中間介質,所以控制起來相對濕離也更難掌握,這對于新手而言顯然是極具挑戰的。
滑動離合器
摩托車發動機的動力要傳遞到后輪一般需經過:曲軸- 離合器 - 變速箱 - 終端傳動系統(鏈條/傳動軸)- 后輪。這包括了驅動力,同時也包括(發動機)制動力。急減速時,通常我們都會采取制動,同時降擋的措施,如果你一次降 2-3 個擋,那么過大的發動機制動力可能導致后輪輪速突然降低,車輪搖擺、跳動甚至失去抓地力。此外,你還可能付出損毀變速箱的代價,且還將有生命危險。為了避免這樣的悲劇發生,“滑動離合(Slipper Clutch)”應運而生。它的作用就是短暫切段發動機與變速箱的連接,直到發動機轉速符合實際車速再恢復動力接合。
滑動離合與普通離合最大的區別,在于離合壓盤(Pressure plate) 和離合小鼓(從動輪 - Inner hub),在這組相互配合的部件間增加了幾組“斜坡”。
加速時,離合小鼓(從動輪)與離合壓盤(Pressure plate)正常結合,離合片被壓實,此時動力被有效傳遞給變速箱。
急減速連續降擋時,車輪轉速保持不變的情況下,更低的擋位突然加快了主軸的轉速,與之相連的離合小鼓(從動輪)也突然加速,這一瞬間斜坡頂開了離合壓盤,離合片短暫分離,發動機與變速箱的連接被切斷。
否則,強大的發動機制動力會迅速降低變速箱中齒輪的轉速,導致車輪的輪速被強制、快速降低。由于慣性依舊,速度沒有明顯降低,快速降低的輪速會導致輪胎失去抓地力。
優
1. 降低了急降擋時變速箱的損耗;
2.降低了急降擋時后輪失去抓地力的風險;
3. 減輕了急減速時減震器的壓力。
劣
1. 結構復雜;
2. 價格貴(不計算使用中對輪胎、變速箱的減壓)。
離合器日常保養
1、正確設置離合器操縱手柄,手柄最遠端保持10-20mm的自由行程空間;
2、正確保養離合器拉索(清潔外露鋼索,向拉索的鋼索腔內滴注機油),保持拉索收放回彈有效,回彈失效時必須更換新的拉索;
3、盡量少用半離合;
4、盡量不要猛加速或猛放離合。